close

  歷經苦難的兒時早已隨歲月逝去,但在那灰色的日子里,老師交給他的一支橫笛卻讓他痴迷音樂一輩子。無論是當民辦老師,還是成為校長,甚至直到退休以後,泊頭市61歲的王炳學把中國民族器樂帶給鄉村的孩子們,他至今已經建立了5個“教學點”,免費給孩子們普及音樂知識。他說,音樂可以改變每一個孩子,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。音樂在這些鄉村娃身上發生了神奇效果,王炳學的兩名弟子參加國際琴箏樂舞藝術節,捧回國際大賽金獎。這很像法國電影《放牛班的春天》中的音樂教固態硬碟師馬修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的故事。
  本報駐滄記憶體州記者 李家偉報道
  一支橫笛將音租屋樂刻進生命
  採訪王炳學得提前聯繫,因為他的“教學點”分佈在泊microSD頭城鄉,一共有5個之多。
  從事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王炳學在去年正式退休了。可他不但沒有閑下來,反而比上班時更忙了。這新竹房屋一年來,除了老伴去世“耽誤了課”,後來又給補上之外,他幾乎沒有停止過自己的“鄉村音樂之旅”。
  對於泊頭市文廟鎮尹圈村的這位老人來說,與音樂有關的回憶是從兒時開始的。他說,5歲的時候,父親因意外去世。當時他們兄弟姐妹最大的才10歲,母親拉扯著他們苦苦度日。因為家庭貧窮,他直到15歲時還沒上學。後來,村上有位郭玉坤老師找來了,讓他去讀“耕讀學校”,乾半天活兒上半天課,他這才有了邁進學校大門的機會。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,最後考入了泊頭一中,成為當時村上少有的“高中生”。
  1974年,王炳學高中畢業。這個學歷當時在村上是相當高的。他從小喜歡當老師,1976年的時候,如願以償,成為一名代課老師。從那時起他就與教育,與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  王炳學說,說起他與音樂的緣分,還是得說到郭玉坤老師。這位老師多才多藝,在他小時候給了他一支橫笛,從最簡單的“哆來咪”開始教起,王炳學至今仍舊清晰記得當時和小伙伴們吹起“青蛙舞”時的那歡快旋律。小小一支笛子,隨著他走入中學,回到鄉村,“轉戰”過挖河工地,最後,也陪著他度過了漫長的校園時光。一支笛子,讓音樂深深刻進了王炳學的生命里。
  把民族器樂帶進校園
  剛教書時,農村學校的條件不好,嚴重缺少體育、美術、音樂老師,好多學校就此就把這些“副科”停了,但在王炳學看來,這些“副科”所教給孩子的,與其他科目比起來“只多不少”。他就主動接過來,一邊學一邊教。正是在此過程中,他學會了二胡、風琴,完全是通過看書、請教和自己摸索,這倒也給他打下了良好的“基本功”。
  在一所農村學校里,王炳學組織起了火熱的文藝活動。他至今說起來仍舊眉飛色舞:“我們學校的演出隊不光在學校里演出,還走出校門,每年我們學校組織的‘小風柳’(一種當地的民間舞蹈)、‘鼓樂隊’最多的時候有近百個學生,在四里八鄉可有名了!”
  從學校到鄉教辦室,又從教辦室回到學校,2010年,為了照顧從2004年就小腦萎縮的妻子,王炳學又回到了鄰村小學教書。這次他將民族器樂帶進了校園。先是從幾塊錢一把的豎笛開始,讓孩子們接觸音樂。然後是橫笛、葫蘆絲,最後是二胡。
  除了學校購進的樂器,王炳學自己拿出了這些年來積攢的20多支橫笛,又自己花錢買了4把二胡。而他的音樂教學也逐漸從校園延伸到了家裡,有6個喜歡音樂的孩子每周定期到他家裡學習。每次學完,王炳學再將這些孩子逐個送回家中。
  義務普及民族器樂
  2013年,王炳學退休了。可他卻更忙了。他在家裡、鄰村小學、泊頭市區、毛三莊、軍宋村設起了音樂“教學點”,免費教學。現在有40多名學生。這些“學生”里最小的剛上二年級,初中生、高中生都有,甚至還有村民被吸引過來加入到學習的隊伍里。平時,王炳學利用周末教學。假期里,他的“課程”排得滿滿的,靠著一輛摩托車在“教學點”之間奔波。為了節省油錢,他前幾天剛買了一輛電動車。
  支撐王炳學這份熱情的,有他多年來對音樂的痴迷,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他說,這些年來,自己經歷了許多,但不管順境或逆境,只要音樂響起,只要自己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,“心胸就大了”。他想著,讓更多孩子,更多農村孩子,也能擁有這份對於藝術,對於美的敏銳的感知力。
  而孩子們也回報給了王炳學一個又一個驚喜。有一個在外人眼裡“腦子不靈”的孩子從四年級開始學習器樂,竟然連續參加了學生藝術節,上初中以後還在市裡拿回了一個一等獎;有一個女生學葫蘆絲,竟然在一年的時間里考過了六級;去年他帶著兩個學生參加了在揚州舉行的“首屆中國國際琴箏樂舞藝術節,兩個來自泊頭鄉村的孩子,在有7個國家200餘名選手參加的比賽中拿回了金獎;今年8月2日,王炳學帶著26名學生去滄州參加全國葫蘆絲考級,孩子的成績只有一個是“良”,其他的全部是“優”,引起了考官震驚……
  讓更多鄉村孩子感受音樂魅力
  不僅義務教學,自己還要花錢買樂器,光葫蘆絲就送出了二三十把;帶孩子們出去參賽,為了節省費用連頒獎晚會都沒參加就匆匆趕回,就這,他還自己花了1000元……王炳學究竟圖個什麼呢
  王炳學說,與城市裡的家長們比起來,農村家長確實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一些差距。比如,一說學音樂,大多認為“不如多認幾個字”。這才是最讓他感受到緊迫的地方。他說,喜歡音樂的人不會變壞,音樂能陶冶情操、緩解壓力,不僅給自己帶給快樂,也能給周圍人們帶來快樂,“音樂本身就能說服一個人”,音樂所蘊含著的愛、包容、堅持、責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。如果一個人不懂音樂,生命總覺得“少點兒什麼”。正因如此,每當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個孩子喜歡上了音樂,有一位家長支持孩子學習音樂,他都感覺到一種成就感。他期盼著能有更多鄉村孩子感受到音樂魅力,讓音樂陪伴自己一生。
  (原標題:泊頭老教師情系音樂教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w68qwno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